Technology makes skin Aesthetics
科技成就肌肤美学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- 新闻资讯 - 行业动态

NEWS

新闻资讯

从肉毒素到胶原蛋白,双美上游更被资本青睐?
发布时间:2023-08-02 14:40:30      点击次数:600

导读:


从玻尿酸到肉毒素、胶原蛋白,国内美产业的资本化多发轫于上游企业,IPO与并购投资亦集中于上游,精准地诠释了那条颠簸不破的产业规律:双美市场七成利润属于上游。



日前,康哲药业公告,与韩国BMI就A型肉毒素100U冻干粉针剂达成合作。这是继华东医药、复星医药、四环医药等药企之后,又一家布局肉毒素的医药上市龙头。而药企外,如爱美客等医美巨头在该领域的布局更早更积极。

在资本“浇灌”下,肉毒素这一医美上游细分赛道快速扩容。“由于进入壁垒较高,企业多以代理及投资方式切入。”十一维资本美行业一位合伙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。

不同于肉毒素的资本化路径,另一条医美上游赛道——胶原蛋白正在孵化出多家IPO企业。10月9日,重组胶原蛋白护肤龙头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。同时,锦波生物向北交所冲刺IPO;创尔生物则宣布从科创板转战北交所。

多方资本“抢食”肉毒素

一直以来,肉毒素是国外美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注射针剂类产品,市场多维度应用空间非常广阔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按销售额(出厂价)计,2016-2020年,我国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由15亿元增至39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26.9%。根据同一数据来源,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,将分别达到114亿元和296亿元,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21.1%。

在我国,合规的肉毒素产品仅有四款,分别为国产的“衡力”、美国进口的“保妥适 BOTOX”、益普生公司生产的“吉适 Dysport”以及韩国 Hugel 公司研发的“乐提葆 Letybo”(国内由四环医药经销)。

肉毒素产品不仅流通和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,就连整体审批周期也被拉长,至少在6年以上,最长可达8-10年。

再加上肉毒素的神经毒素属性,其早已被列入毒性药品范围,这就导致肉毒素相较其他产品,有着更高的行业和技术壁垒,和更好的竞争格局。

在消费市场,肉毒素的发展潜力非常可观的。在国内市场,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中,肉毒素排名仅次于玻尿酸。在欧美市场,跟玻尿酸相比,肉毒素的市场规模更大;第二,肉毒素主要用于去皱纹瘦脸,对于爱美女性来说,这一消费非常“刚性”;第三,肉毒素平均3-4个月需要重新进行注射,消费粘性强,具备不断消费的特点。

由于肉毒素进入壁垒较高,我国企业多以代理及股权投资方式切入,如爱美客、昊海生科、华东医药以及复星医药等多家公司,通过与韩国、美国、德国的肉毒素厂商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布局。

目前,国内市场已有保妥适、吉适、衡力、乐提葆等产品获批上市,预计未来3至5年内还将有4款肉毒素产品上市,届时行业格局将面临洗牌。

记者查阅各家公司公告获悉,爱美客代理的Hutox有望于2024年上市,华东医药代理的Jetema旗下Toxin预计2025年前后上市。

胶原蛋白龙头实现IPO

除肉毒素外,美上游另一条黄金赛道——胶原蛋白正迎来资本化的收获时刻。

在功能性护肤品市场,医用敷料举重若轻。民生证券数据显示,2017年到2021年,功能性护肤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.4%,其中医用敷料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%,2021年,功能性护肤市场规模为308亿元,有258亿元来自医用敷料。

作为医用敷料的核心成分之一,2021年胶原蛋白类医用敷料占所有医用敷料产品的比重为28%,仅次于玻尿酸类医用敷料的30%。而这也是唯一一个胶原蛋白可以媲美玻尿酸的应用品类。至此,胶原蛋白成为继玻尿酸后第二个医美界的“暴利制造”成分,名利双收,吸引了新玩家入局。

除了医用敷料之外,胶原蛋白在功能性护肤品中的应用还包括基础护肤产品,后者多出自国际护肤品牌。但是,国内打头阵的胶原蛋白上游制造商也没松懈,基本是左手械字号医用敷料品牌,右手妆字号护肤品品牌,双线布局。

2022年,一批靠胶原蛋白产品声名大噪的本土企业纷纷递表二级市场,为胶原蛋白的走红又添了一把火,其中还不乏越挫越勇者。

10月9日,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,成功实现上市。巨子生物是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龙头企业。

招股书显示,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,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.57亿元、11.9亿元、15.52亿元和7.23亿元,其中2020年、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为24.44%和30.41%;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.75亿元、8.26亿元、8.28亿元和3.14亿元。

从毛利率来看,巨子生物超过了同行业上市公司。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,巨子生物毛利率分别为83.3%、84.6%、87.2%和85%。贝泰妮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80.22%、76.25%、76.01%和76.3%;华熙生物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79.66%、81.41%、78.07%和77.43%。

较高的毛利率来自产业链主导权。在胶原蛋白领域,巨子生物覆盖了从原料端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,因此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。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,公司销售成本分别为1.60亿元、1.83亿元、1.98亿元和1.08亿元,包括原料采购、制造及物流等费用。

近年来,在玻尿酸领域,已先后通过IPO诞生了“三巨头”:华熙生物、爱美客、昊海生科。而胶原蛋白赛道IPO风潮正在刮起。

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,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市场,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.76亿美元,约占全球市场的6.96%。

上游加速资本化

锦波生物和创尔生物也在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。锦波生物生产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。创尔生物主攻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。

锦波生物6月初递表北交所,日前收到了北交所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。这是锦波生物第二次启动IPO,公司曾于2020年6月向科创板递交了申报材料,但随后主动撤回。

招股书显示,公司主要产品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作为Ⅲ类医疗器械在2021年6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。公司称,这也是国内唯一获批的可注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。

2019年至2021年,锦波生物分别实现营收1.56亿元、1.61亿元与2.33亿元,毛利率分别为84.69%、80.01%与82.29%,净利润分别为4218.13万元、3227.12万元与5690.18万元。可见,这是一家毛利率极高的“小而美”企业。

而已上市的医美龙头企业也在布局胶原蛋白。今年4月,华熙生物收购益而康生物,正式进军胶原蛋白赛道。

据不完全统计,医美行业融资次数已从2017年的118次增至2021年的153次,而2021年以来28家医美企业公开融资事项中,其中23家为上游企业,占比高达82%。

近期,专业灯光化妆镜品牌AMIRO宗匠科技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;护肤功效性原料企业珈凯生物获B轮融资;玻尿酸研发生产企业福瑞达生物获得7.38亿元战略性融资。
     
     双美产品与配方OEM代工咨询(微信同号)
     13076769977
    


上一条:沒有啦!
下一条:千人千面,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泪沟填充术?

返回列表